很多人會煩惱該用什麼工具來做筆記比較好,考慮的因素也很多,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想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和經驗給大家參考,也比較一下常見工具的優缺點,至於究竟要選哪個就因人而異囉,依照你自己的喜好以及適合程度選擇適合你的學習工具才是最重要的!
(註: 本文所提及之用具皆非業配,本人皆以市場管道購並有親自使用過)
廢話不多說,先上個表格好了,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往下面觀看:
|
不做筆記 通通記在腦袋裡 |
iPad或類似產品 搭配Apple Pencil或其它觸控筆 |
電子書 |
傳統紙本筆記 |
抄在教科書上 |
適用條件 |
記憶力超群 過目不忘 |
已有iPad 喜歡使用3C產品 |
怕用3C影響視力 想嘗試新工具 |
喜歡寫字 預算不高 |
喜歡讀教科書 沒有太多想法 |
主要優點 |
短期效果佳 抱佛腳首選 |
重量輕,便於攜帶 筆記All in one |
重量輕,便於攜帶 筆記All in one 學校比較有機會接受 |
自己整理過,好記憶 筆記能很精美 |
只要帶教科書即可 課文筆記All in one |
主要缺點 |
大範圍考試時 想不起來 |
用太久會傷害眼睛 容易分心 有些學校不允許 |
螢幕刷新率低 螢幕是黑白的 介面操作較麻煩 |
花的時間可能會較多 |
教科書可能會 略顯零亂 |
成本 |
低 |
iPad 24,900起 Apple Pencil 4,190元 |
Onyx Boox 約16,000 (本人使用的產品) |
低 |
低 |
注意事項 |
時間夠時 務必反覆背誦 以求熟讀內容 |
小心不要摔壞 要一併買周邊配件 |
介面跟使用方式稍有不同,需要稍微習慣 |
可以寫在活頁紙上 整理到一個文件夾裡 |
善用不同顏色的筆把 重點圈出來 以免迷失重點 |
1. 不做筆記
首先,這個方法的使用範圍較為侷限,記憶力可能要較好才能達到;然而有些章節的內容較為簡單或者需要計算的,不做筆記或許就是個好選擇。但如果全部都不做筆記的話,小範圍考試可能還可以,但大範圍的考試可能就會讓你崩潰。因此還是盡量留下自己的記憶痕跡比較好,方便以後需要的時候能回想起來。
2. iPad + Apple Pencil
如果你本來就有上述用品的話,這個方法或許相當適合你。這個選項算是優缺點都十分鮮明,第一,筆記電子話帶來的方便,相較於傳統筆記來說是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再來,所有筆記都儲存在一個裝置中,方便攜帶也減少忘記帶筆記的機率;而且通勤時,或者是沒有書桌的空閒時間,也能隨時拿出來讀。
缺點也很明顯,大家都知道電子產品的藍光用久了會傷害眼睛,如果你又是長時間待在書桌上的那種,時間一累積,對眼睛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可能就要因此付出額外的代價;而且iPad的多功能性,能傳訊,能使用社群媒體,能看影片,甚至能打電動,對於定性差的同學來說,是很容易分心的媒介。此外,若你在讀書時習慣遠離電子產品,那麼這個方法可能就不是很適合你。再來,購買iPad加上Apple Pencil的總價將近30,000元,價格也將是考慮的因素之一。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有些學校可能會在同學上學時要求上繳電子用品,有鑑於iPad功能的強大,任課老師不見得會允許你在上課時使用iPad。不過,目前我就讀的高中在這方面就沒有太大的限制,可以看到一些同學會在上課時使用iPad抄寫筆記。所以說這要看學校的規定。
3. 電子書
剛開始我是想嘗試新工具,在家人的推薦下也就加入了行列。剛開始的買的是Amazon Kindle Paperwhite,價格約莫6000左右,可以閱讀電子書、文書檔案等,但不能夠寫字就是了。因為在我們學校裡,許多老師會使用classroom教學,常在上面放一些檔案供同學學習,若能將其放入電子書中閱讀可以省去影印的麻煩等等(喂! 偏題了啦! 不是在講筆記嗎?)然而不能寫字的特點造成他的功能有很大的侷限,之後我就比較少使用了。
後來買了文石的Onyx Boox,價格比較貴大概16,000左右,不過他除了有電子書的功能之外,還可以在上面寫字,重點是它比較不傷眼睛。
這類型的電子書採用的是較新的電子墨水顯示技術,詳細原理可以看這裡:點這裡。總之這類裝置的螢幕呈現的比較接近一般紙本的樣貌(畫面完全是黑白的),因此對眼睛的負擔較小。然而畫面的刷新率也是一個問題,不過對於文書的裝置來說,應該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就是要習慣就是了,我剛開始使用的時候也是很不習慣。
再者,因為這類裝置的功能比較單一,或許能提高那麼一點點任課老師可以接受的機率啦。
至於裝置使用的部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再和大家分享。
總結一下,我個人覺得算是滿划算的投資,畢竟這東西輕,可以減低書包重量,想看的書如果有電子書版就不用攜帶,未來要做歷屆試題的時候也不用買試題集或印出來,不過要自己整理檔案就是了,會稍微花一點點時間。
4. 傳統筆記
我也是個喜歡寫字的人,在傳統的紙上寫字能帶給我一種寧靜的心境,一筆一劃也能讓我專注在當下。對於「較複雜」、「容易混淆」的知識來說,手寫會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一來自己整理過也比較好記憶,二來各本教科書和講義的內容可能比較雜,整理起來不僅可以讓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架構更清楚,筆記完成之後就不太需要頻繁翻閱各本書籍查資料,但是有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搭配教科書服用,畢竟教科書的錯誤率比較低,不是要叫大家捨棄課本講義的意思。而且筆記做得很精美會非常療癒,完成筆記的成就感也是不言而喻,到Instagram上就可以看到各家讀書帳精美至極的筆記,真令人羨慕啊啊啊啊~
不過精美筆記的背後,要付出的時間肯定非常多,如果自己時間不夠就不一定要勉強自己去寫筆記了。也在這裡提到重要的一點,就是寫筆記時切記不要照抄課本講義,這樣的效率和意義是非常低的(除非你就是要抄寫才記得起來)。寫筆記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更方便的學習,最好能整理成自己最好吸收的分式,利用各種圖像化方式(Ex.流程圖、特定目的的地圖、結構圖等等)或者是整理成表格等,都能幫助自己學習。
寫筆記的過程非常辛苦,不過當你完成筆記之後,之後要複習的時間就能減短了! 只要將自己遺漏的部分補充到補記上面就可以了。
5. 抄在教科書上
這個選項算是一個較為折衷的辦法,好處時上課時直接隨著講課的進行把內容補充上去,尤其文字有夠多的東西,你可能不太想重抄一次到筆記上。這個方法適用於覺得教科書教法不錯的同學,以課本講義做為主力來複習。缺點是東補充一個,西補充一個,書本可能會略顯零亂,這時候就可以善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出重點,讓自己在複習的時候不會漏掉這些重點。
6. 我採用的方式
我主要採用的是3, 4, 5並行,基本上以學校發的講義為主力,將各項補充資料寫在上面(我們學校的老師教學認真,常會補充各種講義、題型,這時抄在學校發的講義上可以增加講義的豐富度,同時又能充分利用吸收這些補充知識)。5主要是在家裡的時候做,在家裡比較方便可以把多本不同的教材會參考書互相對照著讀。在學校時主要以3為主,有時候你可能還來不及消化吸收,當下也不知道要抄在哪對自己最合適,於是就先抄在電子書裡,待回家之後再行消化吸收,而且如果上課筆記抄得好,大可直接讀電子書上的就好。4的部分則是針對比較複雜或是容易混淆的觀念,我會特別把它們整理出來(Ex. 形音義、文法細節、公民易混淆的觀念、歷史年表、地理比較表、各種能夠互相比較異同的東西...等等),這樣讓自己可以特別留意這些地方,算是可以彌補自己學習上的漏洞吧。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這邊,如果對我的其他文章有興趣的話可以隨意瀏覽,有問題可以在底下留言,也可以聯繫我的電子信箱: djyang55@gmail.com,非常願意和你們交流討論!
文章歡迎引用,但請加註來源與作者於文章明顯處,否則將有侵權之虞。